那天,突然刮起強風,掛在大廈的橫額瞬間被吹走,令正在一旁作街道寫生的畫家不知所措。街坊們有見及此,主動合力將橫額重新掛好。彼此認識的街坊鄰里、人情味濃厚的土瓜灣社區,今後一直在畫家心中留下深刻印象。
「寫生可以讓我們放慢腳步,觀察有機多變的社區。」 獨個在街頭的寫生,於她而言是日記,亦是與成長之地、生活的連結。寫生讓她見證和記錄社區變化,藉著架在街頭的畫架和手中畫筆,不知不覺開啟溝通之門,和街坊交流。
她是城市畫家趙綺婷 Elaine Chiu,大學修讀藝術史,喜歡漫遊社區各處的九十後女生。她經常帶著畫具與畫架到處停留,以靈動筆觸記錄香港城市景觀。Elaine鍾情於水彩,皆因水彩與畫紙的微妙關係、畫紙的強大包容力和質感無可取替,透徹的顏料予人轉瞬即逝的感覺,和應香港分秒流動的特色,散發物哀之美。
「香港的社區非常形象化,各有各性格和獨特氣質。」
Elaine到過異國寫生後,對香港社區大大小小的招牌有更深感受。比如霓虹燈與手寫招牌是香港本土特色的象徵之一,各式字體正正建構多樣的街道景觀,讓行人驟眼便能領略該區的特性。北魏體挺拔而有氣勢,功能上容易辨認,而行書則予人優雅端莊的感覺。中英夾雜的招牌,乃是香港的特色風景,亦是本地歷史脈絡之烙印。
Elaine 指出社區的可愛之處在於「有機」,多元的舊區如深水埗和土瓜灣,是Elaine經常流連、反覆繪畫,卻依然著迷的地方。早在權力由上而下地進行城市規劃前,街道與空間無藍圖依據。社區建築以民生為主,店舖可以掛出廣告牌,民間藝術亦因而誕生。臨時排檔到處移動,而北角春秧街電車駛來的時候,人們會如潮水散開。「有機」的社區--如同大自然擁有生命力,看似混雜卻自有規律,彼此自然協調,鄰里關係密切 。
「風箏不斷線」是由藝術家吳冠中提出的概念,拿捏作品應介乎抽象與具象之間,風箏放得多高 ,亦不應該斷線,不脫離大眾的情意。受吳冠中啟發的 Elaine,希望捕捉城市之美,亦能作品連結自己的根。近幾年,香港不少舊建築都面臨拆遷或重建,大眾深感可惜卻無力挽回,而 Elaine 亦期盼以畫作作為記憶載體。
關於疫情過後的願景,Elaine希望可以再次舉行戶外寫生班和展覽。身為城市畫家,卻整天只能逗留在房間創作,難免感覺鬱悶。想起土瓜灣鴻福街,雖然2017年就開始就傳出清拆消息,Elaine道自己已有心理準備,但眼見老唐樓日漸稀少,不免傷感。因此她可以盡快再到土瓜灣寫生,作為一個道別儀式,一封對土地的情書。
想像一下,如果每個社區化身成人類,他/她們在你心中有什麼形象呢?是粗獷大叔、優雅淑女、爽直活潑的男生、抑或沉靜的老婆婆?可以詳細描述你經常去的那街道麼?不如,今後我們也嘗試慢下腳步,多花時間細心觀察和了解自己成長的土地,可能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與樂趣。
Storyteller and Painter :趙綺婷 Elaine Chiu @elainechiuart
Read it on StoryTeller Instagram:
Comments